南方日報訊 (記者/徐旭珊 通訊員/伍學標 曾毅峰)在中山市沙溪鎮,外來人林靜茵工作之餘有了一個特殊的身份:聖獅村特別委員。她的工作是傾聽外來工的訴求並反饋解決。像這樣調動社會力量解決東森房屋基層治理難題的探索中山近年來一直在進行,用中山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薛曉峰的話說是:“中山深化社會治理改革的當務之急是著力破解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社會活力與社會秩序等‘魚’與‘熊掌’兩者兼得的難題,其關鍵在於實現以德立市與依法治市的有機統一,核心在於推進政府治理與社會調節、市民自治良性互動。”
  協同推進“五位一體”建設,是中山發展最大的亮點,而解決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是中山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今年初,中山市委提出努力建設“大平安、大和諧”城市目標,其著力點即是推進社會治理改革。開啟社會治理改革“中山路徑”的密碼正是廣泛組織與動員社會力量實現“社會善治”,其核心內涵是將法治與德治有機融合,其中心工作是黨委政府與社會力量同頻共振,這與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要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健全公共安全體系”高度契合。正是因為社會善治對於“雙重二元結構”,即傳統的城鄉二元結構領域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形成的城市二元結構的有力破解。據有關機構統計,中山城鄉差距全省最小,新老中山人相互融合,幸福指數評價連年提升,社會環境競爭力在全房屋二胎國名列前茅。從近年來中山推行的“全民修身”到“全民治安”、從“全民綠化”到“全民禁毒”等等,都體現出這個城市謀求和諧善治的艱辛努力。
  理念之變讓群眾“活躍起來結婚”深度參與治理
  中山市三角鎮,一支由保潔員、郵遞員、摩托司機、村民等組成的義務治安隊緊盯著治安盲點,居民出行格外安心。“活躍起來”的群眾既是“全民治安”參與者也是受港式飲茶益者。
  去年,中山鋪開“全民治安”工程,目前18個“平安細胞”已覆蓋每一角落,村村通視頻監控將在不久後實現。作為全民治安的另一創舉,中山在國內率先創建“無醫鬧城市”,去年4月至澎湖民宿今未現一起醫鬧,這與群眾的支持和深度參與密不可分。
  10月初,全省“平安醫院”、“平安社區”建設現場會在中山召開,與會者對中山先行先試構建“大平安、大和諧”社會的探索與成效予以充分肯定。
  據統計,今年1-9月,中山刑事案件發案率下降10%,110有效警情下降27%。
  為了提升群眾參與的積極性與自覺性,2011年9月起,中山在全國率先啟動全民修身行動,2年來已建立“修身學堂”1100多間,參與群眾達100多萬人次,好人好事不斷涌現。一項抽樣調查顯示,98%的中山市民認為修身行動感染了自己,95%表示願意加入到修身行動中。“慈善萬人行”已連續舉辦25年,新中山人已成為捐助的重要力量和受助的重要群體。
  路徑變革
  政府角色由“撐船人”變“掌舵人”
  “真正實現良好的社會治理,需要全體市民共同努力”,中山市在突出黨委領導、強化政府責任的基礎上,推動各級黨委政府從“撐船人”到“掌舵人”的角色轉變。
  今年初,“2013年十件民生實事”請群眾票選,將以往由政府決定的民生實事首次交由全體市民票選決定,推動民生建設從傳統的“政府配餐”向“群眾點菜”轉變,努力將“民生工程”辦成“民心工程”。
  改變政府“大包大攬”的習慣,中山不斷“簡政”以激活社會組織活力。經過六輪審批制度改革,審批事項減幅近八成。借助全市1700多家社會組織的資源優勢,中山通過科學評估機制已向80多家社會團體委托授權或購買服務,年內還將逐步把14項政府職能移交中介組織。
  此外,中山還啟動了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建設,深入推進“社工+志願者”聯動體系建設。目前全市建有村級社工站52個、駐站社工200多人,註冊志願者超過12萬人。
  制度創新
  促進社會公平與融合 破解“雙重二元結構”
  中山不設縣,是市管鎮、鎮管村的扁平行政架構,村民訴求易表達,基層矛盾也易暴露。這要求執政者須有新思維處理“城鄉二元”矛盾,大刀闊斧地進行城鄉一體化改革。
  目前,中山已率先建立“2+8+N”社區建設模式,成為獲譽“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全覆蓋示範單位”的唯一地級市。近期,南頭鎮穗西社區又建成全國首個電子社區,探索以網絡、LED屏、短信平臺、微博等信息手段助推村務公開與村民自治。
  消弭城市“二元結構”,中山有著積極的探索。在全國首創外來工積分入戶的基礎上,不斷賦予新中山人更多的“發言權”與“參與權”。聘請優秀外來工擔任村居特別委員的嘗試目前已涉入“深水區”,明年外來人口占常住人口40%以上的村居將全覆蓋。“要讓新老中山人共享做中山人的榮耀與尊嚴。”中山市委副書記、市長陳良賢說。  (原標題:中山探路社會治理改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zvnvsykg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